读书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改变自我、认识世界的绝佳途径。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新月异,一部手机便可纵览上下五千年,翻阅古今中外事。读书这种旧的学习形式,似乎正在被人们淘汰和遗忘。一个数千人的单位里,能够在几天内看完一本厚书的人寥寥无几,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
我读的第一本小说是《三侠五义》,当时爱不释手,书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我废寝忘食。后来,我慢慢喜欢读一些杂志,尤其偏爱纪实类文学。每每出门,我必带一本杂志,即使在下班的路上也常常边走边看,阅读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上班的头几年,我每年都要在邮局订一些杂志,如《写作》《散文》《小小说》等文学刊物,同事之间也相互借阅。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更喜欢短小精彩的文化快餐,长篇大作在不知不觉中被读者冷落下来。
到机关工作后,我很快喜欢上了读报纸,从头版的新闻看到副刊的文学作品,遇到好作品时,我会一丝不苟、再三品读。如《人民日报》的“大地”、《中国煤炭报》的“太阳石”、《山西日报》的“黄河”、《太原日报》的“双塔”等,我经常被一些文学作品点燃阅读的渴望。著名作家刘庆邦在担任《中国煤炭报》副刊编辑时,就创作出不少优秀煤矿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仅贴近矿山生活,感情细腻,语言精练准确,且构思奇妙,文学感染力极强,每次读完他的作品,我都有真实的情感触动。2008年,在陕西神木全国高级作家研讨班上,刘庆邦老师说他就出生在普通的矿工家庭,因生活所迫高中毕业后就当了一名矿工。真实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其作品必然具有极强的文学生命力。
我曾在杂志上读过一篇叫《妹妹》的散文,至今记忆犹新。作品讲述了一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主动辍学,挑起家庭重担,供两个哥哥读书的感人故事。作品中有一个细节深深打动了我:妹妹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学校,往哥哥手里塞了五块钱,一句话没说转身就走,哥哥望着妹妹瘦小的背影内心无比愧疚。整个作品始终贯穿着人性的真善美和浓厚的兄妹亲情,我为作品里小姑娘的悲惨境遇和勇挑生活重担的大爱与牺牲精神而泪目。
读书不仅是我学习进步的方式,更是我荡涤心灵的法宝。我要继续读书,让情感净化、让精神丰盈。
(作者单位:斜沟煤矿)